2008/05/26 | 王水泊先生和他的动画
类别(鱼仔影音包) | 评论(2) | 阅读(985) | 发表于 19:44

 

 月初,有幸听了王水泊先生的讲座——纪录片的风格,很受启发。想写篇文字记叙恐因为自己对先生不了解,记叙不周,久未动笔。前些天和传媒大学的薛燕平老师聊起王水泊先生,薛老师对先生敬重之情溢于言表,“曾去拜访,先生平和之至”

  平和,是我对先生最深印象。我是在讲座之前才听说这个名字,短短2个小时后就对先生钦佩不已。并不是因为先生获得过两次奥斯卡纪录短片提名,并不是先生曾经作为制作过《摇椅》《种树人》的大师巴克的唯一助手协助其完成《大河》,却是因为先生的平和。

  先生中等身材,略瘦,短发微染白霜,透过一副圆框黑色眼镜眼神平静,说起话来不温不火,随意的坐在讲坛中央的椅子上。说是讲座,更像是讲故事,娓娓道来自己和动画及纪录片的故事。先后给我们播放了自己比较中意的纪录片作品,自己创作的《天安门上太阳升》《他们选择了中国》《天安门上太阳升》导演通过图片和动画用自述的形式娓娓道来,纪录了他从出生懵懂到文革然后选择出国的那段岁月。


  随着作品中动画和口述的描述,那段岁月随着一个人的记忆展现出来,个人命运,家庭命运,国家命运,
深深地缠绕在一起。这部纪录片让我们对那个“革命激情”年代有了一个认识,不是课本中的描述而是一个人的描述,
一个人的描述更为真实,更能感染别人。动画虽不是真实影像却更令人震撼,画面描绘的残酷远比照片更为
撼动人心。


  片子播了一半,先生叫停了。


  先生说了一句话,影片是纪录真实情感的,个人理解这句话,把真实的感受纪录下来传达给观者就是好的影片
哪怕这种感觉是无聊。

  此后的《他们选择了中国》,是一部实拍的纪录片,反映了朝鲜战争中被俘美军中那22个选择留在中国的美国士兵的生活和心路历程。这是个矛盾的群体,在中国他们是被俘的美军,虽然他们选择了中国,中国人民对他们热情,甚至他们还在这片土地上结婚生子但高鼻子蓝眼睛让他们总也无法真正融入到中国,遥远的故乡总在召唤他们。回到美国他们是叛国者,是被共产党洗脑的间谍,人们无法理解他们。他们的困惑在纪录片中慢慢展现。又是大时代下的人和家庭国家的关系的思考,这次是一群人,一个有着共同遭遇的一群人。

  这两部影片都展现了王水泊先生那种深深地人文关怀,在特殊时代下对个人命运和家国命运的思考。先生的作品和先生所处的时代和经历无法剥离:特殊的年代,出生到青年在国内的经历,中年在西方国家的经历。


  在先生平和的外表下,不知有着怎样深刻痛楚的思想历程。

  讲座接近尾声,提问时刻我有幸得到了最后一个发问的机会,记得当时问得是关于国内与加拿大制片环境的问题,问题有些实际,我问的也有些繁琐,中间不由紧张起来说起了自己对国内制片环境的看法最后竟然语塞,水泊先生一直认真的看着我说完。
水泊先生回答很简单,只要做好片子就会有人支持。我又请教先生用简单几个字概括好的动画艺术短片。先生笑笑说自己没有这么高的造诣能用几个字概括却又问我“那你觉得应该是那几个字呢?”

  我说“真诚

  先生点点头。在我看来先生就是真诚之人,虽未能有幸深交,作品却告诉我一切。

  讲座后激动未消,拿着前些日子工作室合作的片子给先生看,已经晚上9点多在院领导催促回去有机会再看时,先生还是执意看完了。先生鼓励我们几句和我们一起出门,挥手道别,和蔼的先生充满了对我们这些小辈的殷切期望。

  平和,真诚,王水泊先生期待您带给我们更多令人动容的作品。

2

评论Comments